科学研究
热门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020-87343170
传真:020-87343170
E-mail:zhuxf@sysucc.org.cn pengmin@sysucc.org.cn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号二号楼(越秀院区)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九龙大道腾飞园F座(黄埔院区)
邮政编码:510060

邵建永教授课题组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1/10/25 17:32:00  来源:   阅读数:980

筛选鼻咽癌高危病人,指导个体化治疗
        2011年10月25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邵建永教授主持,协同中国科学院智能计算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综合医院、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安徽省蚌埠医学院和福建省肿瘤医院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完成的鼻咽癌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研究成果《Eight-Signature Classifier for Predic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urvival》在国际临床肿瘤学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IF=18.970)【2011, Dec 1; 29(34):4516-4525】在线发表。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区、东南亚地区和非洲中部等地为多发、高发区。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遗传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其恶性程度极高,早期即可以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因此准确评估鼻咽癌患者发生转移或复发的风险,对于鼻咽癌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由邵建永教授牵头组织完成的鼻咽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对鼻咽癌分子标记物有一个全新的解释。研究人员采用新一代数学模型的方法(支持向量机法),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众多的设计鼻咽癌发生发展的有关病因、肿瘤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等基因中选择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的,贡献最大的关键基因。这种采用数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技术,为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来自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区的1268例鼻咽癌肿瘤组织进行18个基因蛋白表达染色。对每个基因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引入支持向量机法,从众多标记物中挑选出有意义的基因,结合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组成一个分类器,最终将鼻咽癌患者分为低危和高危患者两组。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非常显著,模型预测的低危组鼻咽癌病人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87%,而高危组鼻咽癌病人5年生存率仅为37.7%。与此同时,这种分类法对于指导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低危的患者,临床可以采用温和的治疗,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然而对于高危的患者,临床应该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比如加大放射治疗的射线剂量,或者放化疗结合加上分子靶向治疗等,使患者得到恰到好处的治疗。此项研究工作为今后临床实践中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该研究成果尚需要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来确认该鼻咽癌分子分型对鼻咽癌病人个体化治疗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成果属于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和个体化诊疗技术的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对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和及其异质性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对鼻咽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和个体化诊疗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也为鼻咽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 谢小明教授、张玉晶教授研究成果在香港...
下一篇:赵明、吕宁团队揭示血清淀粉样蛋白A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