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架构
热门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020-87343170
传真:020-87343170
E-mail:zhuxf@sysucc.org.cn pengmin@sysucc.org.cn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号二号楼(越秀院区)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九龙大道腾飞园F座(黄埔院区)
邮政编码:510060

傅剑华课题组

2021/1/15 17:31:07  来源:   阅读数:9879

CCO食管癌癌单病种团队介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食管癌单病种团队于2007年成立。历经二十载风雨征程,在戎铁华教授、傅剑华教授和刘孟忠教授等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食管癌团队整合了外科、内科、放疗、内镜、影像、分子诊断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融合创新技术,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屡获佳绩、成绩斐然,已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食管癌专科诊疗团队之一。

2013年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是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的I类公益独立法人单位。旨在建设优秀的科研教育平台,能够在全省范围建立完善的食管癌数据库,积极开展高发地区人群的防治干预,协助制订系统的预防政策,有效整合我省各级医疗单位的科研诊治力量,从而引领我省食管癌的诊治工作继续迈向全国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团队积极开展食管癌诊治工作,每年各专家共接诊病人达3万人次,食管癌联合门诊200人次,收治食管癌患者3155人次,其中接受手术治疗600人次,住院放疗2000余人次,化疗1300余人次。致力于食管癌的分期诊断、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外科、综合治疗的发展,改善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生存。


秉承早诊早治理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的结合,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新技术。作为全国食管癌研究的权威,与腾讯公司合作研发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对食管癌进行筛查,可以有效提高筛查准确度,促进准确治疗,有望攻克早期食管癌难筛查的世界难题,也有助于消除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差异,给患者提供水平一致的诊断和治疗。

积极探索,开展机器人手术,抢占国内技术高地。在食管癌首席专家傅剑华教授的带领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食管癌研究团队已完成了200余例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手术,位居全国之前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全国食管癌腔镜手术COE培训中心,每年定期举办4COE学习班,专门面向各地医院高年资胸外科专家的精英培训课程,为学员提供近距离观摩手术,针对性探讨问题的教学模式,备受同道的推崇。

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单纯手术预后差,缺乏有效安全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关键问题,利用术前放化疗、微创手术和高通量组学等先进技术,从临床试验、转化基础研究等方面入手,在食管癌术前放化疗、食管癌放化疗敏感性预测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局部晚期食管癌单纯手术疗效不佳,傅剑华刘孟忠教授牵头了开展术前放化疗并手术对比单纯手术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 III 期试验(卫生部部署医院临床研究重点项目,2010,第二负责人)结果显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单纯手术组的 66.5 个月延长到新辅助放化疗组的 100.1 个月,中位生存提高将近 50%。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杨弘副教授受邀分别于欧洲临床肿瘤大会(ESMO2016)、亚洲胸心外科年会(ASCVTS2017)口头报告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的认可度高,并获得 ASCVTS Furuse 杰出研究贡献奖(2017)。曾担任世界食管疾病协会(ISDE)主席的 Toni Lerut 教授,评价该研究食管癌疗效的提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J Thorac Dis2018)。该成果获得 2019 年度广东省科技厅科技创新普及专项的“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立项支持,入选2018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十大重要研究,2019年纳入美国NCCN指南,2020年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


进一步扩大研究团队规模,拓展研究方向,尤其是食管癌流调研究,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于2017年和2019年成立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汕头分中心和高州分中心,进一步扩大研究团队规模,拓展研究方向在高发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建立流调基地,收集研究队列,增强食管癌早诊早治,提高患者预后;推广先进的食管癌综合治疗理念,使更多患者获益;争取更多的病例、组织库研究资源,协同分中心开展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食管癌网络交流平台。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网络学院成立于20167月,是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与名医传世建立战略合作的成果,双方在医学的传承上有着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共识。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并屡次在世界食管疾病大会中有出色表现,在科普教育方面,也要有长足的发展。而名医传世有着非常好的互联网平台及影视制作技术团队,并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将在科普、诊断、外科、放疗、化疗、护理、营养等方面合作拍摄制作教学视频,共同打造食管癌网络交流高端平台。网络学院的建立,不但能在各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规范化培训体系有所作为,而且能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技术传播开来,也让食管癌的知识为人所知,让更多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挥降低费用、减少痛苦和提高效率等作用。将食管癌术前放化疗的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推广,通过单位中心资讯网站、微信公众号、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网络教育学院、名医传世网络平台等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科普化宣传片和教育教学视频等。目前已完成录制食管癌系列课程 22部;课程观看数为48718次目前全国超过30家中心可开展该技术,服务17个省市自治区病患,为提高我国食管癌治疗水平发挥重大作用。




专家简历

戎铁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食管癌、肺癌首席专家。现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获国务院科技人员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广东省白求恩医务工作者称号;1998年科研成果食管癌治疗新技术系列研究获广东省重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广东省医学卫生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傅剑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食管癌首席专家。现任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2014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名医。擅长于食管癌、肺癌及胸部肿瘤复杂的外科手术治疗及胸部肿瘤的微创治疗,对食管癌/肺癌的综合治疗、胸部肿瘤非血管介入手术、早期食管癌内镜微创手术等有深入的研究。迄今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国际主流杂志“Annals of Oncology”“Oncotarget”等。参编专著作4本,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多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交流。研究成果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已被授权发明专利2项,其研制的治疗食管良性狭窄记忆金属支架已产业化,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刘孟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食管癌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主任,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副所长,2014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名医。198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1988年取得中山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硕士学位。医疗业务专长:胸腹部肿瘤、鼻咽癌及前列腺肿瘤的放化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学术成绩包括:食管癌的术前放化疗已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取得很好的进展;在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方案的探索方面,已有论文被NCCN指南采用;在胸腹部肿瘤采用先进的4D-CT\IGRT等放射治疗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被SCI收录。并主持参加新药甘氨双唑钠的IIIII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新药一类证书。

 

杨弘


擅长肺癌、食管癌诊断与综合治疗,微创腔镜外科治疗。对中晚食管癌的术前放化疗并手术,不可切除食管癌、肺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等综合治疗模式及食管癌、肺癌系统淋巴结清扫拥有丰富的经验。主持包括国自然、广东省科技等多项食管癌诊治的研究,拥有课题经费200多万。入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医学科学家培育项目。于国际上首先报导术中超声针对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诊断研究,获2011CSCO优秀论文二等奖,2016年中国肺癌精彩学术大赛卓越奖。2016年受邀于ESMO欧洲肿瘤学大会口头报告食管癌术前放化疗的NEOCRTEC5010研究。2017年获亚洲心胸外科大会颁发的Furuse Awards杰出研究贡献奖。近5年来,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共发表SCI收录文章20篇,其中大于10分的2篇,论著单篇影响因子最高28.245分,总影响因子115分。2018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将NEOCRTEC5010阶段性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结果证实,术前放化疗并手术可延长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总生存,将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将近50%,奠定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模式在国内外的地位。

 

李宇红


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尤其在消化道肿瘤(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胆管癌、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主要专注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工作。2007年和2009年分别赴法国Paul Brouss医院和美国Mayo Clinic短期进修消化道肿瘤治疗。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等多项基金项目。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Annals of Oncology,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近30篇。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和应用项目的重要完成人之一,该项目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中华科技奖一等奖、201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一篇: 林东昕课题组
下一篇:刘金平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