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热门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020-87343170
传真:020-87343170
E-mail:zhuxf@sysucc.org.cn pengmin@sysucc.org.cn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号二号楼(越秀院区)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九龙大道腾飞园F座(黄埔院区)
邮政编码:510060

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研究团队 PNAS 文章再揭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机制

2015/9/30 14:39:08  来源:   阅读数:3

   EB 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EBV ) 于1964年由英国病毒学家 Anthony Epstein 在淋巴瘤细胞中通过电镜观察发现,是发现的第一个人类肿瘤病毒。目前,EBV 感染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虽然已经被普遍认可,但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因此,EBV 受体的鉴定成为早日实现鼻咽癌预防性疫苗的研发、药物干预的突破口。但由于一直以来缺乏体外高效感染 EBV 的上皮细胞模型,上皮细胞的受体一直未被分离鉴定。

   曾木圣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正常的鼻咽细胞和鼻咽癌细胞都不能被EBV感染。因此,猜测 EBV 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可能发生在癌前病变的时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鼻咽癌组织高表达 Bmi-1,而在正常的鼻咽细胞导入 Bmi-1 之后可以使之永生化。这种永生化的细胞可能模拟一种癌前病变的状态,在特殊的培养方式下能被 EBV 高效感染。这种特殊的培养方式即将细胞培养至高密度状态后细胞会突出形成球样细胞( sphere-like cells, SLCs)。这些SLCs即能够被EBV高效感染。就此曾教授团队建立了一个全新的 EBV 高效感染上皮细胞的模型。通过抗体中和实验发现,EBV糖蛋白gH 的中和抗体 E1D1 和 CL59 能够显著降低 EBV 感染上皮细胞的效率,说明 gH 在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极有可能介导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 co-IP 和质谱实验分离了 EBV 感染受体 NMHC-IIA。体内外相互作用、抗体中和、干扰实验和临床标本验证证实了 NMHC-IIA 在 EBV 感染鼻咽细胞过程的重要性。

   本研究中,曾教授团队发现 NMHC-IIA 是一个重要的 EBV 感染鼻咽上皮细胞的宿主因子。因此,可以设计针对 NMHC-IIA 与 gH/gL 之间相互作用或 NMHC-IIA 的膜转位的抑制剂来抑制 EBV 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另一方面,曾教授团队首次建立的体外 EB 病毒高效模型对于解决 EB 病毒感染鼻咽细胞的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此项研究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973”项目的支持下,并与哈佛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完成。

相关链接:
   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IIA mediates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of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通讯作者简介
    曾木圣教授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肿瘤病毒与生物标记研究室PI。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国家级培养对象,2014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鼻咽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研究,截止2015年承担了包括3项重点项目在内共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973和863课题;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JCI, JNCI, PNAS, PLoS Pathog, Cancer Res, Clin Cancer Res等。

上一篇: 我中心头颈外科治疗创新性技术介绍:钛...
下一篇:我中心张力教授作为国内第一人在A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