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热门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020-87343170
传真:020-87343170
E-mail:zhuxf@sysucc.org.cn pengmin@sysucc.org.cn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号二号楼(越秀院区)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九龙大道腾飞园F座(黄埔院区)
邮政编码:510060

鼻咽癌转移患者 TNM 分期中 M1 期基于影像学的多层次分类有助于患者精准诊疗

2016/4/7 9:03:43  来源:   阅读数:158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吴沛宏教授团队的研究回顾了2000-2010年来自3个医疗中心共1172例鼻咽癌异时性转移患者的数据。通过对916例来自中山肿瘤医院鼻咽癌转移患者疾病的侵犯范围,临床基本资料的多因素分析,他们发现转移灶的数目(多个/单个),转移部位数(多部位/单部位),肝脏受累(是/否),骨受累(是/否),年龄((≥44/<44)),UICC T 分期 (T3-4/T1-2),UICC N 分期 (N2-3/N0-1),KPS (<80/≥80) 均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256例患者多中心数据验证了转移灶的数目及转移部位数这两个最有影响力的解剖学因素的预后价值。

  其后吴沛宏教授依据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构成,设计了一种新的转移患者 M 分类的命名规则: M [转移部位数目]-相应转移器官[转移病灶数目] (表1)。

    表1.鼻咽癌多层次 M1 精细分类系统示例

多层次命名系统

解释

M1-H1

单个转移部位-肝脏单发转移灶

M1-H2

单个转移部位-肝脏两个转移灶

M1-H3

单个转移部位-肝脏内三个转移灶

M1-Hm

单个转移部位-肝脏内大于三个转移灶

M2-m

两个转移部位-多发转移灶

M3-3

三个转移部位-三个转移灶

M3-m

三个转移部位-大于三个转移灶

Mm-m

多发(>3)转移部位-多发(>3)转移灶

    注:H, 肝; L, 肺; B, 骨; N, 淋巴结

  作者比较了仅利用移灶的数目及转移部位数这两个因素进行三分类的 M1 分组策略及利用新的多层次精细 M1 分类系统的预后价值,发现后者能够精确地区分单部位转移患者(包括单纯骨转移,单纯肝转移)不同转移灶数目间的预后差异。

  吴沛宏教授等进一步联合 M1 多层次精细分类及治疗最佳疗效评价这两个指标(SMART 策略),提出鼻咽癌转移患者靶病人的概念。并设定临界值(转移灶完全缓解率+转移灶完全切除率>30%; 3年生存率 >50%)。他们发现除单个转移灶的患者( M1-B1,  M1-L1,  M1-H1,  M1-N1), 那些肝内仅有2个转移灶 (M1-H2) 的患者也是理想的积极治疗靶人群;对于 M1-B2,  M1-L2,  M1-L3,  M1-H3亚组的患者(转移灶完全缓解率+转移灶完全切除率<30%;3年生存率 >50%;),因患者生存率较好,但治疗反应较差,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模式去改善治疗效果;而对于特定转移部位大于三个转移灶的患者  (M1-Bm, M1-Hm)  以及多器官转移的患者 (M2-3, M2-m, M3-m, Mm-m),生存及治疗反应均不佳,建议行姑息治疗。

  过去医学界对于转移分期的细化主要基于外科标准,即是否值得手术切除。然而随着微创介入治疗与综合治疗的进步,部分传统手术认为不可切除的癌症转移患者有机会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肿瘤。这项研究是全球首个将系统命名方法应用于 TNM 分期中 M1 分类的研究,对鼻咽癌转移患者基于影像学的精准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Image-based Multilevel Subdivision of M1 Category in TNM Staging System f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通讯作者简介:

  吴沛宏,现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主任、教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亚太影像导引肿瘤微创治疗学会主席、常务理事;亚洲肿瘤消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常务编委。首先提出肿瘤建设性的治疗模式,即在有效灭活肿瘤在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在生理功能、免疫功能,改善生活治疗。首创肝癌的微创介入联合免疫细胞生物治疗新模式(即 TACE 序贯联合消融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明显提高了肝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开展了多种肿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消融治疗、氩氦冷冻消融、HIFU (高强度聚集超声);放射性粒子置入、栓塞化疗、动脉导管药盒系统置入等;所带领的微创介入团队在肝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肾癌、鼻咽癌、宫肌瘤等微创综合治疗方面,疗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持多项省、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40余篇。主编、主审专著11部。

上一篇: EB 病毒编码 LMP1 以正反馈环...
下一篇:我中心张力教授作为国内第一人在A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