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020-87343170
传真:020-87343170
E-mail:zhuxf@sysucc.org.cn pengmin@sysucc.org.cn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号二号楼(越秀院区)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九龙大道腾飞园F座(黄埔院区)
邮政编码:510060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2024/7/5 17:47:57  来源:   阅读数:4628

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4年6月30日,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重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州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詹启敏院士,委员魏于全院士、陈志南院士、丁健院士、林东昕院士、卞修武院士、董家鸿院士、李兆申院士、马骏院士、曹亚教授、黎孟枫教授、陈德章教授、朱卫国教授、吕有勇教授、朱景德教授、徐瑞华教授等出席了会议,实验室全体课题组长(PI)及骨干参加了会议。

大会现场

 

线上参会的委员

大会伊始,全重室主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徐瑞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中山大学校长助理林天歆分别致辞。他们对与会的学术委员们及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多年来,学术委员会在全重室的重大发展战略、研究方向把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恳请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全重室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借此良机共同谋划全重室未来发展,充分利用全重室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战略优势,与国家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推动科研工作的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恶性肿瘤防治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水平。

 

全重室主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徐瑞华致欢迎辞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致辞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林天歆致辞

向“新”而行!打造创新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全重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并在技术攻关、能力建设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代表性成果。

 

徐瑞华主任汇报

徐瑞华主任从全重室定位、科研业绩和代表性成果,以及全重室下一步发展举措为纲对2023年度全重室的工作进行了汇报。

在定位方面:全重室以华南高发的鼻咽癌、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为主要研究对象,突破前沿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聚焦防、诊、治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疫苗、筛查、诊断及新药等“卡脖子”问题,努力建设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类实验室。

在科研成果方面:2023年,全重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4篇,获得国家级科研基金161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12项,临床研究成果被NCCN国际指南采纳新增9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9项,转化金额1.02亿元。此外,肿瘤学术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影响因子突破20.0,在亚洲综合肿瘤学领域学术期刊中继续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重室共有50人次受邀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024美国ASCO年会,在中国入选的57项口头报告发言中,本全重室占13项。其中,在消化道肿瘤领域,确证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晚期胃癌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案;一系列研究为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在肺癌领域:Ivonescimab联合化疗的创新治疗方案,为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全重室将推进四项发展措施:系统、持续推动基础研究;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依托,推进临床研究;开创“基础+临床”研究新范式;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

与会委员们高度肯定了过去一年全重室取得的成绩。在徐瑞华主任的带领下,全重室在肿瘤防诊治领域取得了系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指出全重室的定位明确、特色优势明显,尤其在临床研究方面,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德章教授特别指出,中心在鼻咽癌、胃肠道肿瘤的卓越成就已享誉全球,临床试验领域也是声名远播。展望未来,依托三院区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领导智慧,加速临床科学家的精英培育计划,并深化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肺癌及乳腺癌等关键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我坚信,通过精准的战略布局与不懈的努力,未来五年内,中心不仅将在既有优势领域持续领跑,更有望在多个维度上与MD Anderson媲美,为全球癌症研究与治疗树立新的标杆。

委员们还对全重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陈志南院士指出全重室应在前沿技术方面大胆探索和实践;林东昕院士等指出全重室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始创新,扩展优势癌种;丁健院士等指出全重室在新药研究上应更多地探索创新药物的IIT研究;李兆申院士等指出全重室以肿瘤防治为目标应进一步加强预防领域研究;卞修武院士、董家鸿院士等根据各自领域提出全重室应加强病理AI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工作。委员们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书面意见和建议。

 
 
 
与会委员积极地提出建议

以“质”致远!拥抱科技春天,勇攀生命科学高峰

培育和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多专业融合优势的顶尖科学家、战略科学家、院士队伍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积蓄充分的正向能量和强大资源。全重室一直着力于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系统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

本次会议邀请了两位优秀的青年课题组负责人做学术报告,他们分享的最新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工作规划得到了委员们的点评和指导。

 

柳娜教授

 

蔡木炎主任医师

学术委员会主任詹启敏院士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每次来参加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都很受感动和震撼,他谈到:“全重室这几年的发展,在我们国家整个肿瘤领域里面,树立了一个特别好的标杆,每次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全重室那种积极向上、攻坚克难、勇攀国际高峰的文化。

他同时对全重室提出了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年轻人要敢于挑战权威,突破现有的知识边界;临床治疗领域要勇于攻坚克难,对于难治性的类型,敢于突破无人区;尽早做前瞻性布局,打破医学边界,融入前沿技术和进行跨学科合作,走在发展的前端;建立一种稳定的机制和优秀的文化做支撑全重室发展到今天的高位水平,未来要取得可持续发展要靠文化。

 

学术委员会主任詹启敏院士讲话

全重室主任徐瑞华做总结讲话,他对以詹启敏院士为主任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对全重室的关心与关爱、支持与引导、鼓励与肯定以及所贡献的智慧致以由衷的感谢,同时表态将把委员们的真知灼见融入全重室未来的发展中,包括科学问题、预防研究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突破,不断思考、敢于改革、勇闯无人区。他讲到,未来,在“同心、幸福、奋斗”文化浸润下的全重室将坚持贯彻“1249战略”,凝心聚力,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与战略发展上作出新的探索,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徐瑞华主任做总结讲话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全重室的建设本身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号角已经吹响,奋斗正当其时!未来,会继续服务“四个面向”国家战略,将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成世界级肿瘤医学重大创新基地、国家创新药物/技术研发转化基地,成为肿瘤防治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与会人员合影

上一篇: 肿瘤学第一!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
下一篇:邓蓉、朱孝峰团队发现肿瘤细胞铁死亡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