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谈的主题是“加强学科梯队建设,促进临床和基础相结合”。
我们这次会议的背景有两点:首先从教育部层面讲,中山大学“985 Ⅲ 期工程”即将启动。为此,学校先后开了两个医学领域座谈会:一个是4月13日医科学院座谈,主要是讨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另一个是5月7日的医科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就是要对“985II期工程”材料验收以及三期“985工程”申报材料准备。其次,在广东省层面,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08~2020年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第九章的主题是优先发展教育,要求以新的思维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黄达人校长提出中山大学需力争成为其中的一所。作为中大二级单位,我们的发展水平就影响着中山大学能否进入这一行列。这些既是我们面对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让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及广东省宏观战略的政策,实现我中心战略性的跨越,达成我们的定位,也就是“建设国内综合实力最强、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做为切入点,第一,加强学科梯队建设, 全面提升梯队的学术水平;第二,借助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开拓学科建设新领域。
首先,应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全面提升梯队的学术水平,构建学科布局。
回顾我院的历史,部分科室学科建制的演变,由“粗放型”向专业“精细型”转变,并且带来今天的成绩。70年代,在座的很多老教授都是在同一个胸腹科上班。80年代为了学科发展,分为胸科和腹科。10年前,又分出肝胆科,经过10年努力,肝胆科无论是医疗指标,还是科研指标及人才梯队都成为优势学科。最近,在中大层面上,又成立了肝癌研究所。9个月前,乳腺科从胸科划分出来。3个月前,腹科又一分为胃胰科和结直肠科。
乳腺科作为新生科室,9个月来业务收入逐步增加。同时,胸科的医疗指标也在不断上升。而腹科一分为二的胃胰科和结直肠科,在人员及医疗空间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分别对比原腹科一区、二区的手术量也增加显著。另外,在学科建设指标方面,结直肠科有一篇文章被SCI杂志接收;胃胰科有一篇被接收,一篇网上刊登,这充分证明了当前的学科建设措施是可行而有效的。
再看看我们的姊妹医院--国际知名癌症中心MD Anderson的学科建制情况。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放疗科在统一放疗技术平台上由若干学组构成,对应不同的癌肿。内科部则由不同病种的科室构成。他们的这种建制也是经过相当的时间内组建形成的,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在这种良好的体制下,培养出一大批世界级的临床专家。比如,前不久被聘请为中山大学客座教授的Westley Douglas Wong教授,现任美国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结直肠科主任、美国结直肠外科协会主席,先后7次获“美国最佳医生称号”,获得54项研究基金资助,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19篇,特邀评论35篇。
我们自己的数据以及同行的经验都说明了新的思维和机制,可极大地创造生产力。原因在于:第一,可以培育学科带头人;第二,激发个人能动性,具体表现在新技术、新方法得到运用,例如结直肠科即将开展经直肠微创手术,乳腺科即将开展乳腺导管镜技术;第三,优秀的团队,专一的研究有利于集中资源,高效率地开展临床科研,最终可以吸引人才、促进病源的增加、刺激规模经济,这也印证了“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这样一句谚语。
学科梯队建设的蓝图可分为四部:1、盘点现状;2、构建基本框架;3、加强人才内部培养及外部引进机制;4、完善学科管理机制。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盘点各科室学科发展方向和人员梯队的现状,各位主任不要怕暴家丑,曾院长特别邀请了外院的评委和各个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在更高的层次为我们各个学科问诊把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已经是进步的开始。会后,我们会根据各个科室的材料,构建基本框架,进而在资源和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人才梯队合理的构成方面,不但要关注学历年龄和专业技术结构等共性问题,作为专业技术队伍,我们更重要的要关心研究方向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及人员分配的系统性。
这次会上,各位专家评委将从以下5个方面,为各科室的学科发展评分。首先是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即科室的人才队伍布局是否合理,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是否有明确具体稳定的临床研究方向;2、学科方向设置的科学性:也就是在研究方向的设置上是否与临床上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是否有前瞻性和发展前景;3、过去3年各研究方向相应取得的成绩,包括SCI文章、国家级课题、成果及人才培养等;4、今后两年的规划是否合理可行,能否实现;5、实现目标的措施,包括临床资源的分配、人才培养措施是否具体可行等。
有一则励志故事说明社会精细分工的重要性。两只蜘蛛织网,一只慢慢、精心地织,织了一天,只织了一张小小的网。另一只不停地扩张地盘,方圆很远的地方都成了它的天地。它得意洋洋地对织得慢的蜘蛛说:“你要向我学习呀,网张大一些,昆虫才多些嘛!”正说着,一只蝴蝶飞了过来,撞到了它的网上,使劲扭一下身子,就把它的网弄得支离破碎。然后蝴蝶扇扇翅膀飞了起来,不料又撞到了前面蜘蛛的那张小网上。蝴蝶折腾了半天,网依然牢不可破,弄得筋疲力尽也无济于事,于是蝴蝶成了那只蜘蛛的晚餐。寓意,现实中博而不精地想涉及多个领域,不如把自己某一项特长钻研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更适应于社会精细分工的发展。
第二部分就是要借助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开拓学科建设新领域。
目前,基础与临床结合已成国际趋势,主要是基于临床医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基础研究。原因在于基础研究人员专注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临床医生注重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因而临床与基础之间存在间隙。但实际上,基础研究应该是推动临床医学的极大动力。例如,实验室的新发现及时指导临床实践,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再回到实验室。这种良性的循环,将驱动科学的持续发展。这也是华盛顿97thAACR年会的主题“Driving the Science: from Bench to bedside…and Back”。
那么如何实现基础与临床的顺利结合?首先我们应借助四个平台:第一是临床规范化治疗(NCCN);第二是临床试验中心/GCP;第三是肿瘤信息资源库的转化研究;第四是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平台。建立良好的临床专业梯队,是我们今年所要做的工作。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候,班子成员曾经讨论什么才是国内外一流?怎样达到国内外一流?我认为,专科医院“国内一流”的评估标准应包括:1、医疗指标,包括门诊量、手术量、化疗人数、放疗人数和病源辐射范围;2、从专科来讲,看是否有齐全的临床专科,能够为病人各种需求提供服务;3、从人才梯队情况,看是否有名医;4、而人才含金量,主要看院士、杰青、长江学者、国家级专业学会领头人;5、科研主要由文章、课题和成果来决定。学科建设可以直接实现后面4点,同时通过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病人,提升各项医疗指标。
各位主任可能深深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来自医疗市场形势的压力,来自设备的压力,来自人力资源和科研指标的压力。但是面对困难,我想引用温总理在面对金融危机的一句话与各位共勉:“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相信通过各位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定有丰硕的成果。(科研科:陈琼整理)